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亞斯伯格,是你? —只講自己有興趣的學者症候群

[寫在前面] 我曾在【智者還是愚人? —淺談亞斯伯格症的心理社會特質】這篇文章提到部分亞斯伯格患者對特定領域有異於常人的興趣和知識,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相關的現象--學者症候群。

        你我或多或少有機會與所謂的「天才」在職場上共事或在學校裡一起學習、做分組作業。當我們開始發覺他們似乎有一種特殊的人際互動模式,或是被他們的知識庫容量之大之精細嚇了一跳......不禁要懷疑自己碰上了亞斯伯格症患者。
許多書籍或電影也如實呈現了某些亞斯伯格症患者的特殊能力,例如對數字有異於常人的敏銳,或是有驚人的記憶力。這些人就好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士一樣對某個領域非常專精,常被形容為「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近代著名的例子是有「腦人」(Brain man)之稱的作家Daniel Tammet*,患有亞斯伯格症的他有驚人的計算能力,還可背誦圓周率到小數點後22514位,身為道地英國人卻只花一週就學會冰島語,還上當地節目接受全冰島語訪問!
  西元1944年,奧地利的小兒科醫師亞斯伯格首度在研究中描述了一群特殊的兒童:他們普遍缺乏非語言溝通技巧、和同儕相比較沒有同理心、舉止笨拙等。五十年後,這些描述被標準化為診斷依據,並以亞斯伯格醫師之名,稱之亞斯伯格症。根據紀載,亞斯伯格醫師本人小時候也有這樣的症狀;這也許是他特別有辦法辨識出這群特殊兒童的原因之一吧!
  根據DSM-IV-TR診斷準則,亞斯伯格症屬於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者的學者症候群跟其中一項核心特質「侷限重複行為及興」(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有關--感到興趣的事物範圍非常侷限,但對興趣極度專注。加上他們在社會人際互動上理解別人的心思有些障礙(可參考這篇文章【你的破銅爛鐵是我的寶物? 難以理解對方的情意—談亞斯伯格症特質】),所以常可見到亞斯伯格患者講述他的冷門知識,旁人完全插不上嘴,或是大家都沒有興趣聽,患者卻開心講不停。
  天性單純的亞斯伯格患者忽略了聊天要一來一往才能持續下去,只顧著使出渾身解數想讓旁人也一起進入他覺得超有趣的世界,這很容易讓旁人以為他在賣弄學識。試想,如果在氣氛輕鬆愉快的社交場合,這有多麼煞風景!
在工作場合,亞斯伯格患者也常毫不留情地指出錯誤,或是在分享意見的討論時間為了捍衛他所認定的「正確知識」爭執到面紅耳赤,也容易被工作夥伴評為自我意識太強、難以合作。當我與亞斯伯格症患者一同「工作」─進行心理治療,有時候也會被這些彷彿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學者糾正和批評,這時候如果與之據理力爭,不但得不到結論,可能還破壞彼此的信任關係。
此刻須稍微放緩,向對方說明現在我們對某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而雙方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且心裡都會急著證明對方是錯的。這個想法也適用於教導亞斯伯格患者在開口糾正別人前想一想,以緩和情緒。
        必須補充說明的是,並非所有亞斯伯格患者都是天才或學者症候群,外界對其智商有過高的期待,或因為認定有高智商就要有好表現的要求往往會造成亞斯伯格患者的成就壓力。當我們發覺身邊有亞斯伯格同伴展現他的專長和特質時,就以平常心來面對吧!

本文為台北醫學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之心衛即時通專欄所寫。



*延伸閱聽:Daniel Tammet TED上有一段演講:「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他與觀眾們分享了他所知覺到的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